日新月异的淄博“玻璃钢化炉陶瓷辊”-行业新闻-陶瓷辊|钢化炉陶瓷辊|陶瓷辊棒|陶瓷轴承

日新月异的淄博“玻璃钢化炉陶瓷辊”

发布日期:2012/2/6 浏览次数:

简陋的厂房和设备、繁重的手工制作、满头大汗的工人—这样的场景,我们现在已经觉得有点陌生了。半个世纪过去了,随着高新技术不断在淄博实现产业化,现在我们只能从档案和影视作品中寻找手工作坊和手工劳动者的身影。

  高新技术为淄博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更在潜移默化中默默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截至2004年,淄博市生产总值完成1230.96亿元,比建国初期增长了266 倍;城镇居民人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从建国初期的不到100元和50元,到了今天的9960元和4432元。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与淄博市重视科技引进和创新密不可分。随着淄博大企业集团科技创新发展步伐的加快,目前淄博已有16家企业跻身全省重点企业行列,20家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落户淄博后,使淄博高新区的发展进一步加快,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97%。

  从2002年起开始举办的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系列活动,到今年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4届,为淄博市高新技术企业带来了新鲜的科技“血液”。4届论坛系列活动共邀请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50多名院士,签订合作项目1340项,拉动投资150多亿元,148个项目已经在淄博“落户”并实现了产业化。

  淄博借新材料技术论坛带来的科技之风,先后于2002年和2005年在淄博高新区成立“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116个新材料领域的科技成果在淄博转化,淄博高新技术产值的70%来自新材料。2004年,淄博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332亿元,提前一年完成了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十五”计划。3年间,淄博市新材料产业产值净增211亿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也在新材料技术论坛活动中受益颇多。华中科技大学为山东铝业集团提供的赤泥资源化和综合利用技术,初步解决了困扰山铝多年的“赤泥堆”问题。山东齐峰化轻集团与德国合资生产的高档装饰原纸生产能力已达8.5万吨,列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淄博和淄博的企业,正通过科技引进与创新,向世界展示出特有的魅力。

1996年,山东玻璃总公司向高科技领域挑战的第一片浮法玻璃下线,全厂职工翘首关注(资料图片)

  谁曾想到50多年前,生产糨糊瓶、马灯罩的小手工作坊,产出了中国第一片超白浮法玻璃。2005年7月8日,在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片超白玻璃下线。超白浮法玻璃又称无色玻璃,有玻璃行业“水晶王子”之称。主要应用于电子产品、汽车工业用玻璃。太阳能的开发与应用也将为超白玻璃的发展提供机会。

  山东金晶股份有限公司是山东玻璃总公司的子公司。总公司在1959年建厂,原来只不过是一个生产糨糊瓶、马灯罩的手工作坊。20世纪80年代,他们大胆地进行技术革新,聘请技术专家,公司实现转变。

  随后,靠自己逐步摸索、钻研,发展速度太慢,公司通过“引进、吸收、自主研发”,使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期。从2000年起,已经取得了6项科技成果,是过去20年的总和。

  上世纪80年代,玻璃的功能仅限于挡风遮雨,现如今,高科技赋予玻璃节能、环保、健康、安全、时尚等新内涵。山东工陶院——为神舟飞船供材料

  1972年,张店区张桓路交叉口,是一片荒凉的窑坑。一到夏天是“雨水充满坑,蛤蟆叫不停”,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工陶院)却要在这里建所。没有推土机,没有一名工人,所里职工一镐一锹地刨,硬把一个深达十几米的大坑填平,一座2700平米的实验大楼拔地而起。

  工陶院自打建院起,研究的方向就以陶瓷为重点,兼顾玻璃。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承担了30多项科技攻关课题和“863”高科技项目研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工陶院作为技术开发型科研院所,深知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为经济服务。从1993年开始,工陶院兴办了多家科技实业,并将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建材行业和其他领域。其中,山东中博先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现为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其专门的新材料成果转化企业。

  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数十种新型光电功能晶体材料、先进陶瓷材料,被广泛运用于航空、兵器、通讯领域,还为神舟号飞船、长征运载火箭等提供了一批新材料。国内独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玻璃水平钢化炉用石英陶瓷辊的开发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世界上能够生产该产品的第三个国家。到2000年年底,共有49项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

  东岳集团——“电池汽车时代”的开拓者

  建厂已18年的山东东岳集团,在淄博这个老工业城市里只能算个“新兵”。上世纪80年代,刚刚起步的东岳面临着重重困难:没有实验仪器,机械设备落后,所有技术的研发只能靠自己。而如今的东岳作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与其依靠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无关系。据了解,东岳集团每年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东岳的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姚福生的现场指导下,东岳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攻关的全氟离子交换树脂和工业用离子膜项目实现了重大突破,攻克了原化工部列出的化工行业四大技术难题之一,打破了数十年的美国、日本技术垄断,对我国氯碱行业、燃料电池和未来新能源革命做出了里程碑式的巨大贡献,并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发改委高科技产业工程示范项目。东岳集团初步确定到2008年投资13.4785亿元,建成1000吨全氟磺酸树脂生产线。两项难题的攻破告诉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将由燃料电池代替燃油成为汽车动力的新燃料,许多加油站将改为充电站。到那时,我们的汽车不但不会产生污染,而且还会有用之不竭的能源。东岳集团在高分子材料研究应用方面的全新技术优势,为我们展示出了美好壮丽的前景。

  淄博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

  5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手工作坊,如今已经跨入高科技企业行列。50年前,淄博能和科技沾边的企业屈指可数。在今天的淄博高新技术开发区,1/3以上的企业涉足高科技领域,百项科技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淄博龙翔激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工业用半导体激光器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平,激光器的国际均价在850美元/只,而龙翔公司生产的单只成本只有260美元,大多数产品出口欧美市场,一年只用生产2000只,就可实现销售收入160-200万美元。

  山东硅院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成骨粉及其制瓷技术,在国际上也没有合成粉制瓷的先例。淄博德慧来装饰瓷板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陶瓷装饰板,被称为21世纪革命性的智慧装饰材料,广泛运用于机尝隧道等公共场所。

  看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如何,其中,高科技产业优势的凸显是最为重要的一条。作为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的淄博高新区,以高科技产业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2003年,在53家国家级高新区中,淄博高新区的综合排名进入前20位。2005年建成的高科技创业园,已成为初创时期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入驻的高科技企业已达到70多家。

  光靠引进成本大,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拥有自己的研发实力。作为全国重要的化工、陶瓷基地,淄博已经拥有一批较高研究开发水平的科研机构。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在高级日用陶瓷、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等领域有较强的研发力量。齐鲁石化研究院、山东铝业公司研究院、山东新华医药集团研究院科研力量强、科技投入大、科技成果多,在国内同行中居前列。自2002年以来,淄博市已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全氟离子交换树脂”在内的国家863计划、国家攻关计划共10项。这些项目的开发应用,为淄博市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简陋的厂房和设备、繁重的手工制作、满头大汗的工人—这样的场景,我们现在已经觉得有点陌生了。半个世纪过去了,随着高新技术不断在淄博实现产业化,现在我们只能从档案和影视作品中寻找手工作坊和手工劳动者的身影。

  高新技术为淄博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更在潜移默化中默默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截至2004年,淄博市生产总值完成1230.96亿元,比建国初期增长了266 倍;城镇居民人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从建国初期的不到100元和50元,到了今天的9960元和4432元。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与淄博市重视科技引进和创新密不可分。随着淄博大企业集团科技创新发展步伐的加快,目前淄博已有16家企业跻身全省重点企业行列,20家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落户淄博后,使淄博高新区的发展进一步加快,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97%。

  从2002年起开始举办的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系列活动,到今年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4届,为淄博市高新技术企业带来了新鲜的科技“血液”。4届论坛系列活动共邀请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50多名院士,签订合作项目1340项,拉动投资150多亿元,148个项目已经在淄博“落户”并实现了产业化。

  淄博借新材料技术论坛带来的科技之风,先后于2002年和2005年在淄博高新区成立“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116个新材料领域的科技成果在淄博转化,淄博高新技术产值的70%来自新材料。2004年,淄博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332亿元,提前一年完成了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十五”计划。3年间,淄博市新材料产业产值净增211亿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也在新材料技术论坛活动中受益颇多。华中科技大学为山东铝业集团提供的赤泥资源化和综合利用技术,初步解决了困扰山铝多年的“赤泥堆”问题。山东齐峰化轻集团与德国合资生产的高档装饰原纸生产能力已达8.5万吨,列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淄博和淄博的企业,正通过科技引进与创新,向世界展示出特有的魅力。

1996年,山东玻璃总公司向高科技领域挑战的第一片浮法玻璃下线,全厂职工翘首关注(资料图片)

  谁曾想到50多年前,生产糨糊瓶、马灯罩的小手工作坊,产出了中国第一片超白浮法玻璃。2005年7月8日,在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片超白玻璃下线。超白浮法玻璃又称无色玻璃,有玻璃行业“水晶王子”之称。主要应用于电子产品、汽车工业用玻璃。太阳能的开发与应用也将为超白玻璃的发展提供机会。

  山东金晶股份有限公司是山东玻璃总公司的子公司。总公司在1959年建厂,原来只不过是一个生产糨糊瓶、马灯罩的手工作坊。20世纪80年代,他们大胆地进行技术革新,聘请技术专家,公司实现转变。

  随后,靠自己逐步摸索、钻研,发展速度太慢,公司通过“引进、吸收、自主研发”,使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期。从2000年起,已经取得了6项科技成果,是过去20年的总和。

  上世纪80年代,玻璃的功能仅限于挡风遮雨,现如今,高科技赋予玻璃节能、环保、健康、安全、时尚等新内涵。山东工陶院——为神舟飞船供材料

  1972年,张店区张桓路交叉口,是一片荒凉的窑坑。一到夏天是“雨水充满坑,蛤蟆叫不停”,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工陶院)却要在这里建所。没有推土机,没有一名工人,所里职工一镐一锹地刨,硬把一个深达十几米的大坑填平,一座2700平米的实验大楼拔地而起。

  工陶院自打建院起,研究的方向就以陶瓷为重点,兼顾玻璃。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承担了30多项科技攻关课题和“863”高科技项目研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工陶院作为技术开发型科研院所,深知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为经济服务。从1993年开始,工陶院兴办了多家科技实业,并将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建材行业和其他领域。其中,山东中博先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现为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其专门的新材料成果转化企业。

  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数十种新型光电功能晶体材料、先进陶瓷材料,被广泛运用于航空、兵器、通讯领域,还为神舟号飞船、长征运载火箭等提供了一批新材料。国内独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玻璃水平钢化炉用石英陶瓷辊的开发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世界上能够生产该产品的第三个国家。到2000年年底,共有49项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

  东岳集团——“电池汽车时代”的开拓者

  建厂已18年的山东东岳集团,在淄博这个老工业城市里只能算个“新兵”。上世纪80年代,刚刚起步的东岳面临着重重困难:没有实验仪器,机械设备落后,所有技术的研发只能靠自己。而如今的东岳作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与其依靠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无关系。据了解,东岳集团每年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东岳的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姚福生的现场指导下,东岳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攻关的全氟离子交换树脂和工业用离子膜项目实现了重大突破,攻克了原化工部列出的化工行业四大技术难题之一,打破了数十年的美国、日本技术垄断,对我国氯碱行业、燃料电池和未来新能源革命做出了里程碑式的巨大贡献,并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发改委高科技产业工程示范项目。东岳集团初步确定到2008年投资13.4785亿元,建成1000吨全氟磺酸树脂生产线。两项难题的攻破告诉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将由燃料电池代替燃油成为汽车动力的新燃料,许多加油站将改为充电站。到那时,我们的汽车不但不会产生污染,而且还会有用之不竭的能源。东岳集团在高分子材料研究应用方面的全新技术优势,为我们展示出了美好壮丽的前景。

  淄博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

  5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手工作坊,如今已经跨入高科技企业行列。50年前,淄博能和科技沾边的企业屈指可数。在今天的淄博高新技术开发区,1/3以上的企业涉足高科技领域,百项科技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淄博龙翔激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工业用半导体激光器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平,激光器的国际均价在850美元/只,而龙翔公司生产的单只成本只有260美元,大多数产品出口欧美市场,一年只用生产2000只,就可实现销售收入160-200万美元。

  山东硅院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成骨粉及其制瓷技术,在国际上也没有合成粉制瓷的先例。淄博德慧来装饰瓷板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陶瓷装饰板,被称为21世纪革命性的智慧装饰材料,广泛运用于机尝隧道等公共场所。

  看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如何,其中,高科技产业优势的凸显是最为重要的一条。作为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的淄博高新区,以高科技产业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2003年,在53家国家级高新区中,淄博高新区的综合排名进入前20位。2005年建成的高科技创业园,已成为初创时期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入驻的高科技企业已达到70多家。

  光靠引进成本大,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拥有自己的研发实力。作为全国重要的化工、陶瓷基地,淄博已经拥有一批较高研究开发水平的科研机构。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在高级日用陶瓷、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等领域有较强的研发力量。齐鲁石化研究院、山东铝业公司研究院、山东新华医药集团研究院科研力量强、科技投入大、科技成果多,在国内同行中居前列。自2002年以来,淄博市已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全氟离子交换树脂”在内的国家863计划、国家攻关计划共10项。这些项目的开发应用,为淄博市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拨打电话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