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铝球石和共晶体系均源自不同组的原子组合-产品知识-陶瓷辊|钢化炉陶瓷辊|陶瓷辊棒|陶瓷轴承

高铝球石和共晶体系均源自不同组的原子组合

发布日期:2015/1/4 浏览次数:

   我们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实施队伍,严谨的工作态度,熟练的工作技能,将确保任务准确、高效的完成。下面小编为大家先容一下:高铝球石和共晶体系均源自不同组的原子组合。

  高铝球石具有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特殊结构,研究其结构特征对于高铝球石成分和性能的设计具有重大意义。在前期,我们课题组提出了团簇加连接原子结构模型,从局域团簇角度描述高铝球石的结构,把任何结构分成团簇和连接原子两部分,对于理想高铝球石,可表示成团簇式[团簇](连接原子)1,3,团簇来自于相应晶化相中的主团簇,进而通过引入电子共振效应,提出团簇共振模型,指出单位团簇式包含固定数目的电子数,构成理想高铝球石的基本结构单元。本论文在此基础上,拓展了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的结构内涵和应用范围,提出团簇共振修正模型,构建了块体二元体系和典型三元体系中块体高铝球石的理想团簇式,解析了二元高铝球石形成体系的共晶点成分规律,从而解释了共晶点集中出现于少数简单成分比例的现象,即‘'Stockdale/Hume-Rotheryeutecticpuzzle"。
  具体的工作内容涵盖如下四个方面:1)针对团簇模型中的主团簇选择判据不够清晰和团簇式电子数非整数的问题,完善了主团簇的选择判据,提出团簇共振修正模型,指出单位团簇式包含整数的24个电子数。在本课题组的前期工作中,提出针对理想高铝球石的团簇共振模型,单位团簇式包含恒定的接近于e/u=23.6的电子数,团簇来自相关晶化相中的具有近程有序结构代表性的主团簇。在本论文中,我们首先完善了主团簇的选择判据,在国外提出的团簇密堆几何判据基础上,获得了更加严格的适用于多组元团簇的团簇密堆准则,结合团簇在晶化相结构中的排布结构,提出了主团簇是具有最大空间孤立度(团簇共享后有效原子个数)且原子密堆(与理想密堆的接近程度)的团簇。高铝球石
  我们进而修正了以前团簇共振模型中的团簇近邻关系,获得了理想高铝球石的原子密度pa计算方法,最终得到团簇共振修正模型,给出理想高铝球石的单位团簇式的价电子数e/u为固定且整数的24个。2)将上述团簇加连接原子衍生出的团簇共振修正模型具体运用于二元块体高铝球石的成分规律解析上,确定了所有已知二元块体高铝球石的理想团簇式,包括Cu-(Zr,Hf),Ni-(Nb,Ta),Al-Ca和Pd-Si,并提出来成分解析的具体构建过程,即主团簇的选择和具有24电子数的理想团簇式[团簇](连接原子)1,3的构建。这些块体高铝球石的团簇式为:[Cu8Zr5]Cu≈Cu64.3Zr35.7(e/u=23.7)、[Zr7Cu10]Zr≈Cu55.6Zr44.4(23.4)、[Zr7Cu8]Zr=Cu50Zr50(24.2)、[Cu8Hf5]Cu≈Cu64.3Hf35.7(23.7)、[Ni7Nb6]Ni3=Nb37.5Ni62.5(23.5)、[Ni-Ni6Ta6]Ni3=Ni62.5Ta37.5(23.1),[Ta-Ni6Ta6]Ni3=Ni56.25Ta43.75(23.8)、[Ca9Al6]Ca3≈Ca66.7Al33.3(23.8)和[Pd11Si3]Pd3≈Pd82.4Si17.6(24.0),其中括号内为实际电子数,与理论的24电子十分接近。3)构建了三元理想高铝球石团簇式,完美解释了实验成分统计规律。三元理想高铝球石根据团簇式特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于二元基础体系团簇式的第三组元替换,多数三元高铝球石属于这个类型,如Ca-Mg-(Cu,Zn),Cu-(Al,Ti)-Zr,La-Al-(Cu,Ni),Mg-Cu-Y,Ni-Nb-Zr,Pd-Cu-Si和Pd-Ni-P;第二类是主团簇直接来自三元晶化相,如Zr-Al-Co和Zr-Al-Ni。24电子规则同样在此得到证实。
  利用含有不同原子个数的团簇式,完美解释了经过统计大量实验成分得到的七个最稳定三元块体高铝球石成分,分别为含有16个原子的A44B38C18≈A7B6C3、A44B43C13≈A7B7C2和A56B32C12≈A9B5C2;18个原子的A55B28C17≈A10B5C3;20个原子的A65B25C10=A13B5C2、A70B20C10=A14B4C2和A65B20C15=A13B4C3。4)利用团簇式分析了二元高铝球石形成体系中的共晶点成分特征,定量解释了Stockdale/Hume-Rothery共晶困惑。首先我们假设共晶体由两种稳定液态结构以等比例构成,我们证实,二元共晶点均可用源自两个共晶相中的主团簇式等比例混合解释,即两个主团簇分别匹配以1或者3个连接原子,共晶团簇式因此可以理解为两个主团簇加上2个、4个或6个连接原子,与之相关联的块体高铝球石成分对应于其中一个24电子理想团簇式,主团簇与共晶相成分差越大,对应团簇式的高铝球石形成能力越强。这些特点在二元块体高铝球石形成体系Cu-(Hf,Zr)、Ni-(Nb,Ta)、Al-Ca和Pd-Si中得到证实。进而,我们把合金元素根据原子半径分为微小、小、中、大和超大的五组,高铝球石和共晶体系均源自不同组的原子组合,而两组原子的平均半径比决定了密堆团簇的种类,这样就出现了少数密堆团簇以及相关联的共晶成分式,从而定量解释了Stockdale/Hume-Rothery共晶困惑,即共晶点成分集中出现在简单成分比例如8/1、5/1、3/1、2/1和3/2附近。
  感谢您用百忙的时间来关注我们,若您希望进一步获得更多的了解,或者关于产品的任何相关信息,欢迎您随时联络我们,诚邀为您提供最满意的服务!
  以上内容来源于淄博宁泰陶瓷制品有限公司整理        转载请保留




   我们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实施队伍,严谨的工作态度,熟练的工作技能,将确保任务准确、高效的完成。下面小编为大家先容一下:高铝球石和共晶体系均源自不同组的原子组合。

  高铝球石具有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特殊结构,研究其结构特征对于高铝球石成分和性能的设计具有重大意义。在前期,我们课题组提出了团簇加连接原子结构模型,从局域团簇角度描述高铝球石的结构,把任何结构分成团簇和连接原子两部分,对于理想高铝球石,可表示成团簇式[团簇](连接原子)1,3,团簇来自于相应晶化相中的主团簇,进而通过引入电子共振效应,提出团簇共振模型,指出单位团簇式包含固定数目的电子数,构成理想高铝球石的基本结构单元。本论文在此基础上,拓展了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的结构内涵和应用范围,提出团簇共振修正模型,构建了块体二元体系和典型三元体系中块体高铝球石的理想团簇式,解析了二元高铝球石形成体系的共晶点成分规律,从而解释了共晶点集中出现于少数简单成分比例的现象,即‘'Stockdale/Hume-Rotheryeutecticpuzzle"。
  具体的工作内容涵盖如下四个方面:1)针对团簇模型中的主团簇选择判据不够清晰和团簇式电子数非整数的问题,完善了主团簇的选择判据,提出团簇共振修正模型,指出单位团簇式包含整数的24个电子数。在本课题组的前期工作中,提出针对理想高铝球石的团簇共振模型,单位团簇式包含恒定的接近于e/u=23.6的电子数,团簇来自相关晶化相中的具有近程有序结构代表性的主团簇。在本论文中,我们首先完善了主团簇的选择判据,在国外提出的团簇密堆几何判据基础上,获得了更加严格的适用于多组元团簇的团簇密堆准则,结合团簇在晶化相结构中的排布结构,提出了主团簇是具有最大空间孤立度(团簇共享后有效原子个数)且原子密堆(与理想密堆的接近程度)的团簇。高铝球石
  我们进而修正了以前团簇共振模型中的团簇近邻关系,获得了理想高铝球石的原子密度pa计算方法,最终得到团簇共振修正模型,给出理想高铝球石的单位团簇式的价电子数e/u为固定且整数的24个。2)将上述团簇加连接原子衍生出的团簇共振修正模型具体运用于二元块体高铝球石的成分规律解析上,确定了所有已知二元块体高铝球石的理想团簇式,包括Cu-(Zr,Hf),Ni-(Nb,Ta),Al-Ca和Pd-Si,并提出来成分解析的具体构建过程,即主团簇的选择和具有24电子数的理想团簇式[团簇](连接原子)1,3的构建。这些块体高铝球石的团簇式为:[Cu8Zr5]Cu≈Cu64.3Zr35.7(e/u=23.7)、[Zr7Cu10]Zr≈Cu55.6Zr44.4(23.4)、[Zr7Cu8]Zr=Cu50Zr50(24.2)、[Cu8Hf5]Cu≈Cu64.3Hf35.7(23.7)、[Ni7Nb6]Ni3=Nb37.5Ni62.5(23.5)、[Ni-Ni6Ta6]Ni3=Ni62.5Ta37.5(23.1),[Ta-Ni6Ta6]Ni3=Ni56.25Ta43.75(23.8)、[Ca9Al6]Ca3≈Ca66.7Al33.3(23.8)和[Pd11Si3]Pd3≈Pd82.4Si17.6(24.0),其中括号内为实际电子数,与理论的24电子十分接近。3)构建了三元理想高铝球石团簇式,完美解释了实验成分统计规律。三元理想高铝球石根据团簇式特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于二元基础体系团簇式的第三组元替换,多数三元高铝球石属于这个类型,如Ca-Mg-(Cu,Zn),Cu-(Al,Ti)-Zr,La-Al-(Cu,Ni),Mg-Cu-Y,Ni-Nb-Zr,Pd-Cu-Si和Pd-Ni-P;第二类是主团簇直接来自三元晶化相,如Zr-Al-Co和Zr-Al-Ni。24电子规则同样在此得到证实。
  利用含有不同原子个数的团簇式,完美解释了经过统计大量实验成分得到的七个最稳定三元块体高铝球石成分,分别为含有16个原子的A44B38C18≈A7B6C3、A44B43C13≈A7B7C2和A56B32C12≈A9B5C2;18个原子的A55B28C17≈A10B5C3;20个原子的A65B25C10=A13B5C2、A70B20C10=A14B4C2和A65B20C15=A13B4C3。4)利用团簇式分析了二元高铝球石形成体系中的共晶点成分特征,定量解释了Stockdale/Hume-Rothery共晶困惑。首先我们假设共晶体由两种稳定液态结构以等比例构成,我们证实,二元共晶点均可用源自两个共晶相中的主团簇式等比例混合解释,即两个主团簇分别匹配以1或者3个连接原子,共晶团簇式因此可以理解为两个主团簇加上2个、4个或6个连接原子,与之相关联的块体高铝球石成分对应于其中一个24电子理想团簇式,主团簇与共晶相成分差越大,对应团簇式的高铝球石形成能力越强。这些特点在二元块体高铝球石形成体系Cu-(Hf,Zr)、Ni-(Nb,Ta)、Al-Ca和Pd-Si中得到证实。进而,我们把合金元素根据原子半径分为微小、小、中、大和超大的五组,高铝球石和共晶体系均源自不同组的原子组合,而两组原子的平均半径比决定了密堆团簇的种类,这样就出现了少数密堆团簇以及相关联的共晶成分式,从而定量解释了Stockdale/Hume-Rothery共晶困惑,即共晶点成分集中出现在简单成分比例如8/1、5/1、3/1、2/1和3/2附近。
  感谢您用百忙的时间来关注我们,若您希望进一步获得更多的了解,或者关于产品的任何相关信息,欢迎您随时联络我们,诚邀为您提供最满意的服务!
  以上内容来源于淄博宁泰陶瓷制品有限公司整理        转载请保留




拨打电话在线留言